补肾地黄胶囊具有补益肝肾、熄风开窍的功效,用于肢体软弱、耳聋语迟、大脑发育不全等症。
历代对相当于本病的“五迟”、“五软”、“五硬”等有关描述记载却不少。早在《诸病源候论。小儿杂病诸候》中,便有“齿不生候”,“数岁不能行候”,“头发不生候”,“四五岁不能语候”的记载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。行迟齿迟》中也有“长大不行,行则脚细,齿久不生,生则不固”,以及“发久不生,生则不黑”,行迟、齿迟、发迟等证候,并未明确提出“五迟”。直至《医宗金鉴?幼科心法》方将古代分述的各类迟证,归纳在一起,并冠以“五迟”名称。至宋代以后《婴童百问?五软》又提出五软名称,如云:“五软者,头软、项软、手软、脚软、肌肉软是也”。在《古今医统?五软五硬》中又提到了五硬,“五硬证,头硬不能俯视,气奎胸隔,手足心冷如冰而硬,名曰五硬。”
历代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探究,有的从心肝肾亏虚立论,有的从心脾两虚分述,有的认为是胎气怯弱,先天胎察不足,肝肾亏损,有的认为是调养失宜,还有的认为癖阻脑络或痰湿内蒙,但总的病因不外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。病位在脑、肾、脾、肝,尤与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关系密切 。所以在治疗原则上以扶正补虚为主,如脑发育不全多属肝肾两虚,益补益肝肾,益精填髓。
补肾地黄胶囊中熟地黄滋肾填精,为主药;辅以山药补脾固精,山茱萸养肝涩精,称为三补。又用泽泻清泻肾火,并防熟地黄之滋腻;茯苓淡渗脾湿,以助山药之健运,牡丹皮清泄肝火,并制山茱萸之温,共为经使药,谓之三泻。六药合用,补中有泻,寓泻于补,相辅相成,补大于泻,共凑滋补肝肾之效。再加以川牛膝、五加皮、鹿茸:补肝肾;强筋骨。石菖蒲、全蝎、蝉蜕、僵蚕:熄风开窍。白芍、当归:养血柔肝;黄芪:益气补中。全方共奏补益肝肾、熄风开窍之功。经过近30年的临床使用,发现其对小儿遗尿、肢体软弱、耳聋语迟、大脑发育不全等症效果显著,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剂。